兵团第十四师二二四团:红枣园成为民族团结致富园
十四师昆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秋月/图文
连日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二二四团迎宾路路口的市场上、四连劳务工服务中心以及职工的枣园里,随处可见周边县乡少数民族劳务工忙碌的身影。
二二四团是以红枣为主导产业的团场,红枣种植面积近18万亩,农业生产中需要大量外来劳务工,特别是红枣产业形成规模产生效益后,用工需求更加凸显,红枣园已成为兵地各族群众增进民族团结、增收致富的致富园。
为推动地方红枣产业发展,二二四团设立示范红枣园供地方村民前来学习参观。同时,该团充分发挥兵团节水灌溉、农业机械化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增强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
眼下,正是二二四团红枣坐果的关键时期,抹芽工作干得好坏直接影响着红枣的产量和品质。
6月25日一大早,在二二四二连红枣种植户王恩培家务工的皮山县木吉乡村民麦麦提·麦麦提阿卜拉夫妻俩就来到地里,和王恩培一起开始了一天的摘心抹芽工作。
今年年初,经朋友介绍,麦麦提·麦麦提阿卜拉和妻子来到二二四团务工,与王恩培签了1年的用工协议。王恩培说:“别看他们现在抹芽如此熟练,可刚来我家时,他们根本不会管理枣树。”
来二二四团务工前,麦麦提·麦麦提阿卜拉夫妻俩在家种核桃、玉米,偶尔在附近打打零工,一年下来挣不了几个钱。在王恩培家半年时间,麦麦提·麦麦提阿卜拉夫妻俩就能挣近3万元。
每年3月至9月,是二二四团红枣管理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的固定劳务工。像王恩培一样的红枣种植户,他们与周边县乡少数民族群众建立长期用工合作协议。2019年,周边乡镇到二二四团务工人员逾8万人次,二二四团支付劳务费800多万元。
今年,为进一步推进兵地融合,二二四团多部门开通就业服务绿色通道,为地方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就业服务。
从互不相识两家人,到你来我往“一家亲”,二二四团职工和前来团场务工的地方少数民族群众在共同生活、共同劳动中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形成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浓厚氛围。
墨玉县芒来乡村民热合曼·萨塔尔去年在二二四团一连职工宁保健家干了10个月,俩口子挣了2.5万元。两家人也因此成为了亲戚,今年3月份,热合曼·萨塔尔俩口子又来到了宁保健家务工。
“保健大哥现在就像我的亲哥哥一样,在他这里干了一年我学到了很多种枣树的知识,保健大哥鼓励我,明年自己承包枣园,和大哥一起致富。”热合曼·萨塔尔说。
二二四团党委在全面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团场汉族职工与签订长期劳务合同的外来务工人员结对认亲活动。今年以来,该团共有513户汉族职工与478户地方少数民族务工人员结成亲戚。
二二四团社会事务服务中心负责人赵新波说:“10多年来,以枣为媒,二二四团职工与周边乡镇村民自发结亲、联姻,涌现出了很多感人的民族团结故事。今年开春受疫情影响,春耕春播时职工急需大量劳务工,我们二二四团社会事务中心成立劳务工帮扶小组,直接对接到墨玉县人社部门,收集愿意到二二四团务工的人员名单,让职工直接与地方村民建立务工关系。我们还不定期到务工点去查看村民务工情况,解决职工群众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