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血缘的亲情温暖“金色的月亮”
——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三团十一连群众阿扎提古丽
兵团日报记者秦俊伟
阿扎提古丽(左)与女儿阿依提娜在一起(资料片)。 郭晓群 摄
6月30日清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三团十一连群众阿扎提古丽和丈夫阿不力孜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到羊圈喂羊,随后阿扎提古丽又忙着为一家人做早饭。
“这是我女儿阿依提娜,她现在在中国人民大学上学,学习成绩很好。”提起女儿,阿扎提古丽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24年前,阿扎提古丽和丈夫阿不力孜带着两个儿子,靠承包40余亩棉花地生活,由于没有其他经济来源,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在家庭生活最艰难的时候,阿扎提古丽收养了一个被遗弃的汉族女婴,并把她培养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大学生。
提起收养汉族女儿的事,阿扎提古丽依然记忆犹新。1996年9月的一个清晨,天气有些阴冷,阿不力孜到棉田拾棉花,当走到十一连二农北水渠边时,他听到了一阵婴儿的哭声,循声望去,发现了一个花布包裹,打开一看,是个汉族女婴。阿不力孜一直大声呼喊却无人应答,他意识到这是一个被人抛弃的孩子。
手足无措的阿不力孜赶紧跑回家,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妻子。看着孩子被冻得青紫的嘴唇,阿扎提古丽犹豫了,听着孩子撕心裂肺的啼哭声,她感到揪心的痛。夫妻俩商量来商量去,毅然将女婴抱回了家,决定收养这个孩子。
孩子抱回家后,肚脐还在流血,阿扎提古丽赶忙为她擦洗、喂糖水。看着这个可爱的孩子,想到她坎坷的身世,为了祈求她健康成长,他们为孩子起了个美丽又响亮的名字——“阿依提娜”,意为“金色的月亮”,并把这一天作为孩子的生日。
“那时候的日子过得是真苦呀!”阿扎提古丽辛酸地说,夫妻俩每月工资只有370元,供3个孩子上学,每月入不敷出。丈夫每天天不亮就出去捡柴卖钱,一天只挣5元钱补贴家用。
小阿依提娜的到来,加重了这个家庭的负担。平常,阿扎提古丽炒菜舍不得多放一点油,好几年没给自己添一件新衣服,用省下来的钱给女儿买白糖、营养品和衣服。“女儿是上天赐给我的宝。”她说。
阿依提娜会叫妈妈了,会走路了,会写字了……每天,阿扎提古丽干完棉田里的活,一回到家便抱起阿依提娜舍不得放手,女儿的每一点成长都让她非常开心。
阿扎提古丽的两个儿子十分喜爱妹妹,也很懂事,小小年纪就主动帮着饲养奶羊,为妹妹补充营养。
在一家人的悉心照料下,阿依提娜健康、快乐地成长着……这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发出的咯咯笑声,给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4岁那年,阿依提娜大病一场,阿扎提古丽发现一向好动的女儿一连几天总是犯困,脸色发黄,立刻把她送到连队卫生所。
“可能是黄疸型肝炎,要赶快送到团场医院检查治疗。”连队卫生员根据经验做出判断。
当时,阿扎提古丽家里只有200元钱。她一听女儿病情严重,立刻四处凑钱。当天下午,她便带着凑来的800元,和卫生员一起把女儿送到了团场医院。
女儿住院的50多天里,阿扎提古丽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日夜守候在病床边,想方设法给她做好吃的饭菜。
在阿扎提古丽的精心照料下,阿依提娜康复出院了。因过度劳累,一向身体很好的阿扎提古丽却病倒了。
一转眼,5岁的阿依提娜上幼儿园了,大儿子吐尔艾力主动承担起了接送妹妹的任务,一天4趟,往返10多公里,风雨无阻,从未间断,直到妹妹学会了骑自行车。
由于家庭负担重,吐尔艾力中学没有上完就离开了学校。“父母年纪大了,妹妹成绩一直很好,只要她能上学,我就一定供她。”当问他后悔不后悔时,36岁的吐尔艾力动情地说。
阿扎提古丽一家倾心抚育汉族女孩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并敬重阿扎提古丽,纷纷伸出援手,帮助这个善良的母亲。
考虑到阿扎提古丽家经济拮据,三团把她家作为重点帮扶对象,每逢过年过节,都会给她家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
阿扎提古丽发展养殖业缺少资金,团场工会帮扶站为她送去了3000元启动资金。连队还帮她家扩大了土地承包面积,常年对他们进行农业技术指导,阿扎提古丽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这些年,团场和连队都很照顾我。前几年因遭遇自然灾害,家里收入还不到1万元,连队的好心人帮我凑齐了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我特别感动。”阿扎提古丽感激地说。
阿依提娜小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阿克苏市第四中学。2012年,她初中毕业后,考入广东省肇庆市内地高中班。2016年,她又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多少同龄的孩子和家长向阿依提娜和阿扎提古丽投来羡慕的目光,阿扎提古丽一家的心血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很幸运,我有一个心地善良的好妈妈和爱我的家庭。虽然家里不富裕,但妈妈总是送我去最好的学校读书。今年我准备继续读研究生,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好好报答她。”聊起妈妈,远在北京的阿依提娜在电话里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