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兵团“两优一先”优秀共产党员事迹(三):身边的典型 学习的榜样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1-08-17 10:59:11 作者: 编辑:董利利 责任编辑:杨波

身边的典型 学习的榜样

——兵团“两优一先”优秀共产党员事迹(三)

雷蓉:最美女设计师绘出最美自己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赵泉友

雷蓉(中)向年轻同事讲解建筑设计知识(摄于6月11日)。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赵泉友 摄

在十一师建咨集团所属昆仑工程咨询管理集团兵团建工设计院,提起党支部书记、综合一所所长、高级工程师雷蓉,很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从事建筑设计工作20年来,她先后荣获“全国勘察设计·最美·女设计师”“自治区劳动模范”等称号。

7月18日,雷蓉应十一师工会邀请,给十一师机关、所属企事业单位做先进事迹报告。会后,她与六师五家渠市第四中学建设项目党员突击队成员一起,就项目初步设计方案与建设方沟通,为下一步工作做准备。

“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党和政府却给了我很高的荣誉。”雷蓉说。然而,在她看来只是平常事的背后,却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2002年7月,雷蓉从新疆农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入职兵团建工设计院。

“选择了建筑设计行业,就要有责任担当。”雷蓉说,“好的设计,不仅是对地域环境的适应与美化,更是对地域文化的累积与延续,让投资者花的每一分钱都物有所值。”

正是这份责任心,让雷蓉一直在专业道路上乐此不疲地探寻着。工作中,她牢牢把握资料收集、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重点环节,并潜心钻研建筑设计技巧、基础性规范和专项规范,及时总结经验,很快成长为单位的业务精英和优秀管理人才。

2010年年初,单位承接了十一师机关小区的设计任务。时间紧,任务重,雷蓉二话没说,全身心投入到紧张繁重的工作中。仅仅一个月时间,她就带领团队圆满完成了设计任务,受到业主好评。

2011年,雷蓉被评为“新疆勘察设计行业平凡岗位优秀人物”。2012年,雷蓉参与设计的十二师五一农场连队整合保障性住房小区修建性规划方案,获得兵团保障性住房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方案二等奖。

2017年,雷蓉牵头参与了五师双河市1、2号住宅小区建设项目和双河市医院工程项目的整体规划设计。她带领团队认真研究,反复论证设计方案的规范性、科学性和美观度。最终,总体规划设计方案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建筑群体设计和建筑细部设计赢得甲方好评。

近年来,兵团建工设计院新入职大学毕业生多了起来。在担任设计院党支部书记后,雷蓉注重抓班子带队伍,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发挥“领头雁”作用,带头承担“导师带徒”责任,手把手、心贴心地传道授业解惑,精心培养设计人才队伍。

“工作中雷蓉是一盏‘指路明灯’,生活上更是一位可亲可爱的大姐姐。”如今已是业务骨干的同事齐小丽说,“还记得刚工作那会儿,自己是在雷蓉的鼓励和帮助下,才对大项目设计有了信心。”

同事申玉林说:“雷蓉还精心为年轻人做职业规划,鼓励年轻人成长进步。正是在她的鼓励下,今年5月我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多年来,雷蓉怀揣一颗真诚的爱心与人为善,以巾帼不让须眉的勇毅攻克专业难关,成为该院三名国家二级注册建筑师之一。她独立完成重大设计项目15个,带领团队主持完成设计项目近100个,负责的部门连续5年被评为先进集体,为十一师建筑事业的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邓哲明:在平凡岗位上当好“一块砖”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郭晓维

7月7日,邓哲明(右)在查看九十一团团部广场维修改造项目。陈奎 摄

不久前,34岁的五师九十一团城镇管理服务中心主任邓哲明获得“兵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此时,他10年工龄,6年党龄。

从一个普通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工作中的多面手、一名优秀共产党员,邓哲明说,这一切,来自他的“一块砖”心态。 工作中,他用热情、奉献和担当,努力向“优秀”靠近。

2010年,邓哲明接到父亲的电话,建议他回九十一团工作。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团场职工子女,他早有回团场工作的想法。很快,他辞去在乌鲁木齐的工作,回到了团场。

邓哲明的父亲是一名共产党员,退休前曾担任过连长,母亲是一名退休职工。上班前一晚,父亲告诉他:在工作中要踏实做事老实做人,要积极帮助他人。也就是从那时起,邓哲明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要当好“一块砖”。

当好“一块砖”,邓哲明保持着“从零开始、积极作为”的勇气。

邓哲明回团场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团场新闻中心的记者。

照相机、摄像机、编辑机,一切从头学起。一有空,他就扛着十几公斤重的摄像机和三脚架练习拍摄技巧。就这样,白天采访,晚上写稿子。半年后,他就成了一名业务熟练的记者,在五师电视台、兵团广播电视台、《北疆开发报》和《兵团日报》上常有他的作品刊发和播出。

就在邓哲明工作后的第二年,他与同事们累计投稿400余篇,九十一团外宣稿件数量从昔日的倒数成了全师前三名。

2019年,该团党委安排邓哲明负责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再一次从零开始的他,每天跑前跑后不懂就问,很快便熟悉了业务,进入了角色。从那之后,他几乎天天跑工地,严抓工程质量,大力推进九十一团城镇环境整治工作。2020年,邓哲明任职团场城镇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在他上任的第一年,就积极争取了近3000万元的项目资金,先后完成团场大小项目30余个,使团场城镇、连队面貌有了很大改观。

当好“一块砖”,邓哲明始终保持着“勤劳耕耘、不问收获”的静气。

2018年,在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工作中,年轻的邓哲明经常工作到很晚。别人劝他别这么拼命,可他总是说:“这是团党委交办的工作,必须要干好。”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邓哲明先后在疫情防控宣传组、保障组、综合组和隔离医学观察点工作。无论在哪里,他始终坚守一线。他妻子在医院工作,疫情防控期间,夫妻二人住进了各自的单位,虽相距只有短短的几百米,可两人每天都是通过视频见面。

邓哲明说,自己很平凡,就像“一块砖”那样普通。

同事们说,他的踏实、敬业与吃苦耐劳,赢得了大家的广泛好评。他多次被九十一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工作者”,还被五师双河市评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刘军:服务群众无怨无悔

李嘉成

刘军(中)在棉田里察看棉花长势(资料图片)。史瑞霞 王晶 摄

“目前棉花长势不错,要继续保持。”8月2日, 看着长势喜人的棉花,二师三十四团十连职工刘军对马生科说。

今年春播刚结束,一场风沙让马生科种植的棉花出现小面积受灾。刘军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赶到田间查看灾情。

“对我进行技术指导,帮我垫付农资款……刘叔在生产生活上给了我很多帮助。”马生科说,这些年刘军多次帮助他渡过难关。

刘军出生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六盘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在刘军的家乡,有一段让家人引以为荣的革命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红军长征期间,经过六盘山时,刘军的爷爷刘清海主动为红军带路,还为生病的红军提供帮助,为红军顺利越过六盘山贡献了力量。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刘军说,在祖辈的影响下,他抱着建设祖国的美好愿望,于1985年来到三十四团,成为一名团场职工。

防沙植绿、垦荒修渠…… 初到团场,刘军在军垦前辈的影响下,锐意进取,努力工作。很快,勤学苦干的他就成为团里的种植能手。2002年9月,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9年,该团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鼓励职工种植枣树。种植枣树前期投入大、回报低,很多职工都持观望态度。看到这种情况,刘军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种植枣树。

为了让大家看到效益,刘军积极钻研红枣种植技术,参加团场举办的各种有关枣树种植的培训班、现场会,还自费到三十六团、若羌县等地学习枣树种植技术,并自费订阅了枣树管理的相关书籍。通过不断摸索,渐渐地,他对管理枣树有了一套成熟的经验。第二年,他承包的枣树就产生了效益,打消了连队职工种植枣树的顾虑。

面对前来请教的职工群众,刘军总是毫无保留地把他管理红枣的技术传授给大家。如今,十连种植枣树4000余亩,连队每年的红枣单产都在团场名列前茅。

“2017年,我来到十连,一开始啥都不懂。在刘军的指导帮助下,我从一个种植枣树的门外汉成长为掌握枣树管理技术的种植能手,家庭收入也一年比一年好。”职工李猛说,“像我这样受到刘军帮助的,在十连还有很多。”

2018年,职工胡冬生不幸得了重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得知这一情况后,刘军积极捐款,并同连队“两委”成员一起,通过网络平台、募捐等方式,短短3天就筹集到3万余元医疗费,帮助胡冬生解了燃眉之急。

今年5月,在王建江的枣园里,刘军发现枣树叶片发黄,枣树长势较弱。经了解,王建江手头资金紧张,枣园一直没有施肥。得知这一情况后,刘军当即表态,枣园所需肥料全部由他提供。随后,刘军每天骑着摩托车,到10公里外的王建江承包的枣园进行技术指导。在他的帮助下,目前王建江承包的枣树长势良好。

“刘军是一个热心人,不管谁家遇到困难,他都会主动帮忙。连队党支部组织的活动,他也总是第一个报名参加。”该团十连“两委”成员吴海燕说。

多年来,刘军用不悔的付出和不懈的追求,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兵团日报》(2021年8月16日第5版)

兵团相关单位网站
全国地方文明网站
重点网站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