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

来源:兵团日报时间:2022-07-18 13:29:26 作者: 编辑:叶小萍 责任编辑:张志玲

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

新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智慧结晶,反映了中国人民在特定国情下的价值诉求和精神信仰,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积淀和精神特质,凝聚着鲜活的红色基因和伟大建党精神。我们要准确把握和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以红色文化引领基层党组织建设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有战斗力。将红色文化充分融入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实践之中,更好地发挥党员为人民服务的作用,进而在全社会形成传承红色文化的氛围。

新疆红色资源分布广泛,哈密有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园、塔城有小白杨哨所、和田有库尔班大叔纪念馆、阿勒泰有可可托海三号矿坑等,首府乌鲁木齐更是有多处共产党人早期在新疆的活动遗址,保存了中国共产党人治理新疆的实践足迹。用红色文化指导基层党员思想建设,要深入挖掘本区域的红色文化资源,探索方法路径,聚集主流思想,摆脱畏难情绪,培养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精神,踏踏实实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把群众路线贯穿基层党组织建设始终。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党的生命线。新疆地区革命文化和红色文化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在指导基层党员思想建设和实践中,要准确把握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和时代价值,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为人民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同时,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阐释解读工作,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服务群众的全过程、各方面。

让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众的文化。新疆红色文化资源种类齐全,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八路军驻疆办事处纪念馆、有抗美援朝时期捐赠飞机的裕民县巴什拜纪念馆、有屯垦戍边时期的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有绿化荒滩戈壁的柯柯牙工程等,涵盖了中国共产党从解放新疆到建设新疆各个时期的文化遗产。在指导基层党员思想建设和实践中,要将打造一支专门的红色文化宣讲队伍作为宣传的主要方式,深入基层,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贴近生活的语言,结合新媒体、网络信息技术等现代化宣传途径,注重将历史价值深厚、教育意义深刻的红色文化资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融入在一起。

二、将红色文化融入学校思政教育

将红色文化资源引入学校,融入思政教育,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对培养爱国爱疆、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四部门联合印发的《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部署了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主要任务,为学校将红色教育资源纳入教育教学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

通过课程设置优化建立起全方位的红色文化教育体系,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和文化观。红色文化本身源于火热的实践,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各高校应探索深化拓展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通过讲红色党课、编排情景剧表演、用好“学习强国”等网络学习平台,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红色文化资源,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最大限度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实效。

积极营造校园红色文化的氛围与环境。通过在校园里修建具有典型革命历史意义的人物雕像、纪念碑等,让学生时刻感受到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激励其上进心与荣誉感;可用一些贡献突出的红色历史人物的人名,为教学楼、校园道路命名,感召学生牢记历史,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在学校的校刊、宣传海报、班级画报中,突出红色文化深刻内涵,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阵地优势,做好红色文化、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科普工作,让学生时刻置身于红色文化的熏陶之中,将红色文化滋润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努力创建新型红色文化实践体验模式。除了传统的军训、实践基地的教育之外,各级学校应协调各方资源和力量,因地制宜地开辟党史学习教育第二课堂,与红色旅游景区、革命文化遗产、纪念馆、博物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定期让学生参观学习,通过专业讲解员的宣讲,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内涵的感知力,让红色文化资源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让英雄模范人物成为党史教师,推动红色资源火起来、红色人物亮起来、红色精神扬起来、红色基因传下去。

积极开展学生的社区服务工作。利用周末、假期等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观革命老区、敬老院等,使学生在为社区老党员、老干部进行义务劳动的同时,通过聆听老党员宣讲自己对于革命精神与红色文化的感悟,进一步体会革命胜利果实来之不易,自觉树立国家意识、民族意识、责任意识,身体力行地践诺红色传统。

三、将红色文化融入各族人民群众生活

红色文化是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群众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伟大见证,是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和坚定中国道路的最佳诠释,是永不褪色、永不过时的丰碑。我们党的历史就是我们党与人民心连心、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的历史。将红色文化融入人民群众生活,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创造启迪智慧、砥砺品格,继往开来,才能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一方面,要创新红色故事宣传方式方法。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也在发生深刻变化,要发挥红色文化在强化群众的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根脉、增强红色文化自信等方面的作用,就要加快发展红色文化事业,构筑共有精神家园新高地。因此,宣传方式可以是传统的口口相传、参观引导,也可以通过自媒体、短视频和直播等新媒介讲述红色故事,传颂各族人民群众英勇斗争的事迹,弘扬振兴中华、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可以通过结合少数民族英雄人物红色事迹,开展“互联网+红色文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将弘扬红色文化与传播先进文化相结合,搭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网络共享平台。

另一方面,要注重精品红色文创产品的开发。开发实用性与审美性兼备的红色文化创意产品,是使红色文化融入人民群众生活的关键一步。当前,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存在突出问题之一:注重了产品的审美性而忽略了其社会效益。因此,需要对受众群体做出细致而深入的市场调研,厘清各群体的红色文化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尽可能地满足目标人群的消费需要、情感需要,将红色文化更好地传播到受众群体当中。

结语: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已由“各自为营”式的孤军奋战发展到“百花齐放”式的整体协同推进,建立“融得进”的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体系,发挥红色文化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时代价值,就要合理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基层党组织建设、融入学校教育教学、融入人民群众生活,真正让红色文化入脑入心,形成有深度、有温度、有广度的态势。

(执笔人:吴晓芸)

兵团文明网由兵团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主办
兵团文明网版权所有
新ICP备案号15003450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5120189901
举报电话:0991-2688101 举报邮箱:415458656@qq.com

公网安备 66000002000052号